展会资讯 > 往届展会演讲 > 正文
开放的心态迎接中国的云时代

2012 第五届CCS云计算高峰论坛暨展览吸引了近3000名来自运营商、政府部门、金融、保险、电力、能源、医疗 、公安、军队、教育、制造等行业的企业IT、信息部门主管及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深度探讨政企私有云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享与交流云计算的优秀案例。该盛会于9月13日、14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隆重举行,60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以云计算高峰论坛为平台展示了其最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众多线上线下观众的关注的焦点。
“戴尔”亮相“云计算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主题演讲,其演讲主题为“开放的心态迎接中国的云时代”。以下是现场快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主持人:戴尔公司在近两年大大加快了向软件、服务和云计算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的步伐。接下来,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大型商业客户业务部业务发展总监周舸将为我们带来:开放的心态迎接中国的云时代。掌声有请!
戴尔中大型商业客户业务部业务发展总监周舸
周舸:中午好,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有机会分享一下戴尔公司对云的世界在中国的发展。半个小时不会谈很多技术的东西,云是非常大的话题,我们在这几年里面很多的机会分享,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一天两天三天,谈很久,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从一个角度试试看,首先把云涵盖的范围缩小到,我们专注于面对企业的云。
在这样的范围内,我们把消费者用的这些我们已经经常接触的暂时不要谈太多,面对企业里面的云,我们谈更多的是大家接触更少一点的,是面对企业的公有云部分,这个部分我们怎么办?这个机会越来越离我们近了,我们在中国看到这样市场的发展里面,还有很多地方留有空间让我们把握。
戴尔公司做什么我们就不用介绍,我们在中国超过12年的时间,云在三年前就有很清楚的策略,已经在进入中国云的市场。在这个市场感受特别多,是你一直说不清楚在中国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大家希望的云所面对的问题。这个演进的速度非常快,在中国看到很多的例子可以把很多美国成熟的方案或者是市场营销的模式,技术的应用,直接搬到中国来可以创造一个中国的奇迹。可是在面对企业的这些云里面,这样的成功案例非常难得看到。这是为什么我们的理解是说云更多的跟我们的基础架构连接的紧密,而中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网络环境,中国有一个非常特点的市场环境,云又非常多跟企业的成熟度和关联度非常高,我们谈到服务于企业云的时候,企业本身对信息化,对它食用油绝对性的作用,这一块,也和我们看大的发达国家非常非常不一样,06年我们看到阿姆在推云的服务的时候,目前我们还没看到接近这个规模的,有很多人想要努力,以至于把阿姆的复制过来。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的答案都是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一直在演变中,我一直保持非常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环境。希望摸索出来真正的答案在今天最适合的是什么?
我们会看一下,我们在戴尔是怎么来看这个云对我们的影响。云是非常有趣的东西,从我们公司内部来讲,一直认为云是非常有趣的东西,为什么说它很有趣?我们这里谈的是ICT的领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非常巨大的变革性的发展,云就是这样的变革性的发展,变革性的发展,有点就像我们谈的几千万年前的一个偶然的事情让恐龙灭亡一样的,它会是一个巨大的环境的改变这种环境改变,可能是由一个很小的事件触发的,这个小的事件触发了这个改变,会让世界链很强的物种或者很强的公司面对巨大的挑战而相对弱的公司或者不太起眼的有了很多的机会。云这样一个变革来讲,云对于现在的ICT里面很强的东西来讲更多是挑战,而对于相对小公司甚至以于创业的越来越多。我们就会很紧张同时也很兴奋,因为对我们来说一个转变的机会,也是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们想办法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有很多的变化在历史层面发生,比较年轻的朋友这里一些名字也不一定听过,每次大的转变中,就会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公司,非常有名的企业慢慢的出去,消失在世界里面,我们已经听到很重大的问题,比如说业界非常伟大的企业,慢慢的并购转行做了别的事情,退出这个领域。从最近十年,2010年开始十年,云的发展非常快我们认为它是类似于刚刚谈到的巨大的环境改变对于IT产业的影响谁会在这里面胜出,谁会离开这个市场,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号,我们保持这样的心态去看。面对这个情况,我们第一反应是把眼睛看的更宽一点,以前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在90年代,我们在2000年代,我们合作的对象我们竞争的对手是一群我们熟悉德人,大部分的人我们都非常熟悉,他们有什么他们做什么我们非常清楚他们也在研究我们,进入云的时候发现很多的对手我们不知道在哪里,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出现,突然变得很强大,很多合作的伙伴我们今天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有一天他们会帮助我们取得巨大的变革,这也是我们强调如何更开放的看待这个事情。
整体来讲,会是一个生态链的巨大的转变,我们需要关注到整个生态链发生的巨大的转变。推广云里面我们也要突破,跟我们介绍云给企业和我们的用户时也需要有巨大的突破和改变,这页同样很难去把美国的模式直接复制过来,随便举两个例子,我们在美国的时候,听到很多的云的服务商在给我们的企业给我们的用户谈到你们应该用云的服务时会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不需要那么多的,拿Office说处理一个文档不需要每天花时间用Office你可以需要的时候谷歌Down就一个月花几块钱就够了,可是把这件事搬到中国就不对了,我试过一个简单的调查,找了一些熟悉的中小型企业,在中国有400多万的中小企业,跟他们做一些调研里面,抽了一个简单的样本,发现这些企业都在用Office类型的软件,他们平均成本很低,大家猜得出多低吗?两年前的成本是五块,最近涨一点是九块,一个企业还在用这种价钱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告诉他每个月花九块来租吧。他会用吗?这事显然行不通,我们不能简单来说云可以帮助企业省钱,在发展过程中,也许今天不是用这个命题来谈,也许三年后可以这么谈,今天的企业因为这个原因不会用云。云不是因为这件事情触动了他。中国会不会有很多企业对云感兴趣呢?一定会有,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例子。云对很多的企业来讲是常常有机会让他们开始使用一些他们一钱不敢使用的东西,无法想象使用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是一个可接受的成本代价。今天这里有一个赞助商叫做InfoBird,他也是和戴尔合作的企业,我们一直再灌注,Infobird把呼叫中心的架构搬到云上面,让很多企业租赁席位,使用呼叫中心,打破了我们以前建呼叫中心的方式,戴尔有非常大的呼叫中心,我们对呼叫中心非常熟悉,我们好几个上千个呼叫中心在做,怎么管理怎么运用呼叫中心,我可以告诉大家建一个呼叫中心非常贵非常麻烦,但是没有办法是我们生存的工具。很多小的企业,中性的企业看到了我们的呼叫中心也希望用这个东西,但他们不可能自己建,一个呼叫中心建一套你至少30个席位的规模,因为五个席位和30个席位的规模成本是一样的,搭建起来一些定制的服务帮你做完,至少是几十万人民币,这是最起码的,如果用这个方法让一个小型的企业或者是中型的企业来做根本不敢试,因为我不知道花了这个钱对我的直接帮助是多大,云的架构的呼叫中心有人会租三个试试看,我发现呼叫中心确实是帮助我生意提升就租多一点,于是有一些机会让从来不敢想象用呼叫中心的人来尝试使用,帮助他提升他的生产力。云是这样一个方面来帮助企业,是不是省钱?一定是省钱。但不是刚刚的对比来做,它是我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呼叫中心,比如说我用传统的呼叫中心花很多钱,我没有办法这么好的沟通的时候,我可以用其他的沟通Market我花的是另外的成本。
云的行销方式的时候,我们给客户介绍云的时候,我们需要真正打开我们的心,思考在中国的环境里面,我们面对这样的企业主,面对这样一个成熟度的客户的时候,什么是他们真正要的?我们不能够很简单的复制。
这个有点傻,什么叫云?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其实不是跟大家讨论这里的一些命题,而是我们应该关注一些我们之前忽略太多的,中国在定自己云的标准,还没有完全锁定但还在制定中,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用NIST的国家是最多的,30个国家的标准都是参照NIST,这里面简单的例子来讲就是一样东西,一个巨大的资源池通过很大的带宽的接入,需要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是有按需服务的能力,同时需要被量化,很简单的五件事情,在他的服务类型上才是经常听到的SaaS、PaaS、IaaS。部署的模式里面有私有云公有云的讨论是混合的。我们回到这五个特点来看,中国这些年很多云,大大小小的方式在运营,大部分我们探讨云的时候都在谈虚拟化,整个五个元素里面很容易看到资源池,接入也很容易理解,而我们非常忽略的是在中国没有太多关注怎么去量化这个服务怎么让我们用户感受到服务的品质,怎么去衡量。在制服务方面也做的非常的欠缺。我们很多朋友在介绍云的时候会拿水和电来举例我们希望IT的能力,客户用起来就像是用水和电一样,你只要打开你的龙头就可以用,很好的一个比喻,但在中国看到大部分的云会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家里用水用电可以有一个水表和自来水公司对账,付钱,基本上都是云的服务商让你包年包月,然后你认了,今天水停了你就认了,接通了就算不错,电出现了问题也是一样,企业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们自己没有太多花功夫谈这个。一般的消费者相对于对这种事情的要求比较低定可是企业不一样。他们非常关注这方面,我们有没有办法量化,一起去看我们的服务有没有达到需求。这些很重要的部分,在中国做的相对还少。
其他还有更多的例子,很多很现实的问题,远远超过了我们天天谈的话题,对我们自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云的用户,我们有非常多的内部系统,简单举一个例子,我们CRM,报销的系统,薪酬系统,所有这些系统,我们都是在云上面跑,我们也在用,我们自己在用的过程中体会很深,很多时候新的云的并进我们也在挣扎调整方便使我们企业使用,我们在导入报销系统上面的密码跟我们的主密码不一样,我们必须要记住一个新的密码才能打开因为你只有报销的时候才会用,刚开始大家不知道,到了月底报销的时候密码不对。到了下个月你很可能就忘记了新的密码。今天大家说起来很容易,我们自己花了几个月才把全球的业务系统调整到这些所有我们提到的云上面的系统,用统一的认证机制就可以进去,统一的密码系统,三个月必须要求员工改我们的系统,改的同时所有的系统都跟着我改,这些不难做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很重要,中国很多地方连这些事情都没做,很多云没做这个事情。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要打开来看,我们不是只看虚拟化的事情,我们的关注点需要更宽。
很高兴至少在中国已经看到一些企业开始做这个事情,在一些细节里面,开始去投入和研究。这对于整个中国的生态链来讲非常重要。
从一开始到今天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看法,云不是一个技术的东西,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的观点认为没错它的很多核心技术好象不是今天才有,正是因为这个创新的生意模式却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引进,带来了非常多的技术,云不止是一个技术而已,我们不要讲它只是技术,远远不止是技术,更重要是这么大的一个生态链里面,快速的演进过程中,这个生态链的转变有多快,它膨胀的速度多快,谁会是我们未来真正的伙伴,帮助我们解决没有想到问题,帮助我们满足客户进一步的需求。
这里有一个图,你看不清楚,因为没办法,我第一次拿到这个图直接打印到一个纸上面拿着放大镜来看,这是2009年的图,如果看2011年根本没有办法放进去,只是一个示意,这个图是在展开的是整个云的很多的板块,这里面生态链里面很多功能点,很多专注的领域,横轴是在看哪些企业专注这个领域,有很多的点,这些点哪些企业在云的这些领域里面他们有在琢磨,有在专注。非常多。2011年以后这个名单早就超过一千个企业,非常快的发展速度。这里面有大部分的企业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是很麻烦的事情,从来没听说过,可能是你的对手,可能是你的竞争伙伴,你从来没听说过,我们没有去很注意的观察周围,很开放的心态,了解周围,你很可能忽略未来,未来他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样的表稍微做了整理还是可以看到他们收敛在小的领域,更集中的领域里面。很多的名字都是我们熟悉的。
再换一个角度看,大部分这些企业,原来都在美国,在中国的相对比较少,而且中国的企业更多还是专注在运营和面对客户的应用部分,在其他的部分,我们做的事情太少,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我希望在今天跟大家谈的很重要的一个重点。我们在中国的云的领域里面,我们自身的一些创新,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中国,对我们来说做过很多的项目,我们就发现这个问题,很多在中国找不到合适的中国的板主,没有中国的模式来谈不这些信息。我们把美国的照搬过来用起来非常非常别扭,其实市场是需要的,用户是需要的,而我们自己这点做的相对来说不够,这样一个状态需要一个行业去关注,而不是一个个的企业的问题。历来都是这样,很多的用户,很多的投资的结构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不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发源地,本身这种理念和观点就影响了很多企业在中国的创新,其实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做的非常不错,他们只是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注,让他们在发展成长起来。这些是我们在中国做很多的项目,探讨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已经专注于这个领域,他们活的非常兴奋,他们有很好的技术,他们有对中国市场非常非常好的理解,比我们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好得多,他们需要的是被更多的关注,被更多的帮助,这是我们用这样的心态来看这样的事情。
戴尔我们的做法是这样,过去三年里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并购,还是主要围绕美国一些技术里面的企业来做的。这些并购帮助我们在快速补充在云的生态链里面我们残缺的东西,但是远远不够,我们这三年也就做了二十几个并购,二十几个并购已经非常累,相对于生态链的发展远远不够,我们还做了一个戴尔的合作伙伴的计划,我们在中国尽快跟当地的企业合作,希望找到更好的模式去建构中国的模式,服务企业或者是不管公有的还是私有的,我们希望中国展开这样的模式去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合作,也帮助他们也帮助我们自己在中国找到更好的云的模式。
我们也在中国做了很多项目,关于云的部分,总体来讲,我觉得我们需要开放的去看一件事情,云是变化非常快的事情带来很多的机会,有很多新的东西,对于在IT相当时间来讲有很多问题需要一起讨论的,而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没有一个人可以用一个封闭的系统把这些都做好,我们不能试图把一个快速膨胀的高速发展的未来得云的环境,试图用一个封闭的模式把它关起来,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模式,寻求更多的合作去做好这件事情,我们希望和更多的企业一起去寻找中国的云的模式,去做中国的云,这是我大概的想法,谢谢大家!
相关视频
- 中石化:云计算与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2012-09-14 12:05:56
- 北京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云环境下的大数据2012-09-14 12:05:56
- 弘积科技:应用交付基于虚拟化、云计算...2012-09-14 12:05:56
- 盈世 Coremail:企业邮件的云时代2012-09-14 12:05:56
- 有孚网络:政企云架构 让云管理触手可及2012-09-14 12: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