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 往届展会演讲 > 正文
IBM基础架构云策略和方向

2013年5月15日、16日,第六届云计算高峰论坛暨展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金融、保险、电力、能源、医疗、教育、交通、物流、教育、制造等行业的近3000名企业IT、信息部门主管及专家学者,跨国公司在华机构,科研院所的CIO,CTO等企业IT、信息部门主管及专家学者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积极参与。60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以此为平台,展示了其最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众多线上线下观众的关注的焦点。
今日,知名厂商IBM亮相“云计算高峰论坛”,IBM基础架构云计算产品总监马劲发表精彩主题演讲,主题为“ IBM基础架构云策略和方向
IBM
云计算产品总监马劲主持人:非常感谢!接下来为大家发言的是IBM公司,IBM作为百年老店的厂商,在引领业界潮流在前面,很高兴请到基础架构云计算产品总监马劲。
马劲:大家好,我来自IBM中国研发实验室,今天给大家谈到IBM云上重要的策略更新。首先抛出一个观点,云计算不等于虚拟化,虚拟化是云计算很重要的一个技术,云计算有很多重要的特征,比如能够客户自助服务,很多客户讨论中,尤其过去几年虚拟化和云计算关系讨论比较多的内容。
后面我想给大家带来IBM重要声明,是3月份在拉斯维加斯宣布的,IBM全线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将支持Openstack作为开原标准。开放的重要性,我觉得非常重要。现在云计算又是处于一个很多的厂家百家争鸣时代大家做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且有许多技术在演进过程中,尤其网络方面还有很多技术在发展。我们的客户今天选择一个云,云的技术,未来5年这个技术拥有这个技术的公司是不是存在,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存在?我们是不是避免客户被锁死在某厂商,IBM选择OpenStack希望在基础架构层面上客户能够得到一个统一的一个广泛的支持多厂商的资源架构方向。在Stack层面制订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做什么?今天讲混合云,今天一个应用在公有云上,比如部署在阿里云上面,明天想把这个云迁移到客户自己构建私有云上,可能因为安全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客户怎么从一个云迁到另一个云,有没有标准,TOSCA是这个标准。T是拓扑,拓扑就是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上装的中间软件,在之上我们安装了应用,一层层这叫拓扑。O是编排,编排是什么意思?代表一个依赖关系,还用刚才例子,操作系统没有启动没有办法做安装操作的,这个顺序和互相依赖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服务器里,可能是在一个大应用群集里的。我们可以把它用软件方法去描述,这个合起来可以描述一个云的拓扑和排列,这样快速方便标准在云之间迁移云负载。这里列了4个。IBM强调除了以往厂商定义这些标准,这个很重要。厂商定义好,我只能从这里选择,客户自己定义标准,有一个组织是客户领导一个标准制订组织,有超过400家大企业和厂商共同谈云计算要求和标准。比如对安全要求,对企业内部使用方法要求,让客户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是完全厂商制订规则。
OpenStack我做一下简介,这次声明,和OpenStack并行的还有一些,有3、4个比较流行,曾经比较流行的。IBM在评估以后认为OpenStack技术方向是最开放,最符合IBM的最符合客户利益。这个发展很快,OpenStack可以对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还有网络虚拟化提供了一个层次,这个层次是在虚拟化层次之上提供统一的。这个好处是说每个厂家最强能力是专注于自己的产品,IBM也做不到,百年老店做不到能做一个产品能管理所有人云计算,最好方法是中间设一个层次,我们照这个标准做。每个厂商把服务器接上来,我们遵从这个标准。存储是不同厂家的,IBM的还有日立的存储上来。网络的也接上来。这之下是异构的一个物理架构和虚拟层架构。这个层次之上是统一API,我们企业用户可以管理这个异构平台。将来会发生一些变化不会影响客户使用,客户不会被锁死在某私有技术上。
后面是IBM在OpenStack这个社区里一个贡献,目前从代码贡献量和代码察看量看都是排名前列的。尤其在中国,其实一个开元社区里很重要的是核心的贡献者,他们是可以决定这个代码的走向,可以修改代码,尤其在中国的研发实验室,我们就有专门团队是做社区建设的,IBM贡献不仅限于技术层面,在全球化整个方向是IBM提出并且做的,因为早期没有考虑到全球化,这是在中国研发实验室做的。
IBM的云解决方案后面会谈。基本上分几大块。在基础架构级服务还有平台级服务,IBM主要有两大内容,一块是构建客户云平台,私有云的,当然客户可以有一些合作伙伴基于这样的技术构建公有云,但属于客户自己的。第二块是可以直接向IBM购买服务。还有IBM有很多的软件级服务,比如说智能分析和优化,这是其中一个,客户可以把数据提交给IBM,IBM做数据分析。
今天我可能会着重讲一下怎么样通过IBM产品来构建客户自己管理的云。IBM在云管理平台上已经走了很多年,在5月8号也是刚刚对外发布新一代的云管理平台,是基于OpenStack,在IBM在市场上推出第一代商业化OpenStack产品。OpenStack这个层面很多人了解,之上IBM提供一些额外能力,第一个能力是Pattern,我不光是一个虚拟机做出来,我是一全的应用,上面部署应用,这个应用可以跑一个业务,这样的一个组合是一个Pattern。之上讲端到端自动化,云计算不是简单比虚机交出来,比如人交互流程,审批流程,比如一些自动化流程,自动化配置网络设置,在虚机交互之前对存储做各种设置,对网络做各种各样的设置,这个端到端自动化,这里用到IBM的流程引擎来做的。把这样的云的服务包装出来以后,可以放到一个云的我们叫服务目录上,供使用和消费云的人选择,通过自服务方式去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云生态系统,客户也好,合作伙伴也好,IBM也好,我们做出来的这些我们的资产也好都可以发布到这个平台供大家参考。其他人做过的我们可以用。
除了云管理平台,IBM也是在整个虚拟化这块提出了很多问题,虚拟化技术很好,无纸化办公,最初提倡的无纸化办公,但是给我们带来大家省很多纸,大家习惯阅读内容,今天的无纸化大家习惯在屏幕看东西,打得越来越少。虚拟化也有这个过程,很多客户我们发现,当今天说虚拟化以后,用存储比以前超过3倍。很多人自服务,我想要的服务一点就有,这不可控。在这个层面有很多挑战,比如怎么样监控平台,怎么样做容量和评估,IBM有相应解决方案。比如费用管理,云是虚拟化内容,怎么做计费?今天计费和用量有关系,和压力有关系。很多内部企业现在在云计算之后第一步要有,第二步要管理,有一个词是哪个部门用让哪个部门掏钱。对外更是这样,如果把云当服务卖,卖多少收费,像电信运营商要算打多少电话,发多少流量。
虚拟化的平台应该怎么备份和恢复,有很多人觉得云已经在云上了所有安全,云背后虚拟机多个,可以互相迁移,所以安全。但是背后数据要落地放到磁盘,这些数据怎么保护和快速恢复,怎么连续保护数据。在云上可以做到一些在笔记本上做不到的事情。
我的虚拟的环境怎么去合规,怎么打补丁,怎么保证虚机上线没有安全漏洞,没有启动之前是不是可以把镜像已经修复了,减少安全漏洞。以及这么多虚机镜像能不能像软件版本一样管理,IBM都有解决方案。
IBM把云计算需要的服务管理能力列在这里,有4层次。从最基本的镜像管理,计费管理,云的管理,一直到最上面的整个平台,IBM相应在这个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可以覆盖。
前面我介绍了IBM在支持Open以及IBM云解决方案,下面介绍一个真实自己的故事,这个词叫持续交付。之后介绍IBM还没有对外发布的一个内容,是一个技术预览。
我们在开发云应用也好,或者开发不是云应用,我们今天开发应用时候有很多问题,4到6周,对于一些应用还算快。4到6周,如果能2周把一个应用发布上线,这个企业无疑在市场抢得4周先机,抢到更多市场。很多企业CIO甚至CEO,是CEO关心这个,我的业务能不能别人先上线。上线以后是不是质量问题不行退回来?我们有一些互联网有这样的测试性的,他们提到一些词叫闪退,那个可能是说把这个应用发上去看效果怎么样?效果不好立刻闪退。能不能减少投产延期,都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差距一个是业务到开发,一个开发到运维,目前看来电脑的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去写代码,也许过几年写代码,是不是那个时候会不会带来人类末日。目前我们没有看到电脑自己去根据语意把代码写出来。除此之外都可以自动化。
从我们一个应用的业主,就是我要做什么一个生意,要有一套软件,一直提供给消费者到用户,是从开发到测试到准生产到生产怎么连贯起来。我们讲到持续交付的概念,我们分4个内容,一个是持续集成,一堆人写代码,不用一个人手里拿本谁几点把所有人代码交到目录下,这个已经做很多年,不新了。尤其是我们谈到敏捷开发在这块有很多已经业界有好的实践。第二块我们谈到是持续部署。我今天开发出来东西是不是能持续放到平台部署,还是找运维人员到晚上12点上线,手工把部署运营。很多员工抱怨没有生活只有工作。在测试环境,我有更多量的要去不同应用不同版本,搭建不同环境测试,我们总是说测试环境没有办法做到和生产环境一样,其实有办法,为什么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足够多机器。云平台技术能不能把开发到测试平台完全一样,我们部署测试过程和部署生产过程完全一样?以及持续测试,今天IBM自己,我来自实验室,我们做产品研发时候有一个报告,我们测试案例测试计划在这里做的。现在我们敏捷开发,基本产品开发一天做两个,每个出来开始自动化一个环境给他测,30多分钟部署出来。基于这个环境开始测试。第二天我醒里,我回来看到我的报告上100个绿灯测试通过这个产品可以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持续监控?对测试环境,对生产环境监控能不能反馈开发者提高程序。这里有相应解决方案。
有一个理念,云计算和过去不一样,过去开发人员审批到变更管理,然后到我们去安装配置服务器,装软件装网络靠一本厚厚的手册实现,这是人工过程。而且大家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做这步依赖下步。今天在我们生产平台,我们开发实验室是开发单位。我们开发人员不需要和IT人员交互,他需要有环境,他需要发布到生产,是开发人员从头到尾做。运维人员监管,大家不再有依赖关系。
过去数年做了这样的一个工作,我们把全球30多个数据中心,开发部门的数据中心逐渐整合。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不是IBM的CEO说要做这个。
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只是在IBM的一个实验室,我们部署超过100台服务器的测试环境只要38分钟,在全球5个人管理1500台服务器。
最后一部分给大家带来技术预览,叫ProjectICAP,是什么?是一个应用为中心的一个工具。什么意思?比如开发手机应用,开发一个安卓,是不是需要所有的应用都手机上调试?不是的,安卓提供开发的工具包,开发环境,还有叫做一个虚拟的一个手机,电脑上起来一个手机,可以在上面调试。未来云应用开发是不是有这样的工具,我在本地区做开发,支持多渠道,支持手机,支持多语言,未来可能更多,现在在互联网行业流行的开发语言20多,我们能不能把这种东西很简单在本地实现。将来部署到云上的时候直接部上去,不需要代码修改。本地基于一个开发工具,基于一个模拟云计算的沙箱,就是沙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本地做开发。可以很多云服务通过脱摘方式拉进来。我不需要搭建云环境,未来可以直接部署云含量。这里也涉及到预览版在里面一些技术。这是给大家带来很快的预览。
今天内容主要到这里。IBM在1998年的时候开始支持阿帕奇,对整个的E-business,整个行业带来进步。IBM全线产品支持LNIX,IBM向开元社区捐献,变成最流行的开发工具,今天IBM选择OpenStack,希望客户永远拥有自己的选择,有一个开发的环境保护客户投资,谢谢大家。
相关视频
- 中石化:云计算与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2013-05-15 11:29:54
- 北京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云环境下的大数据2013-05-15 11:29:54
- 弘积科技:应用交付基于虚拟化、云计算...2013-05-15 11:29:54
- 盈世 Coremail:企业邮件的云时代2013-05-15 11:29:54
- 有孚网络:政企云架构 让云管理触手可及2013-05-15 1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