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证券行业的云战略及运用

2012-05-07 来源:企业网D1Net关注官方微博

中国民族证券 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颜阳:证券行业的云战略及运用

4月17日、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2 第四届CCS云计算高峰论坛暨展览。近3000名来自运营商、政府部门、金融、保险、电力、能源、医疗、公安、军队、教育、制造等行业的企业IT、信息部门主管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度探讨云计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享交流云计算的优秀案例。60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以云计算高峰论坛为平台展示了其最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众多线上线下观众的关注焦点。

知名厂商“中国民族证券”亮相“云计算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主题演讲,其演讲主题为“证券行业的云战略及运用”。以下是现场快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主持人:
        谢谢徐总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的云计算案例分享,我们将要请出民族证券的CIO颜阳先生,掌声欢迎。

颜阳:
        大家上午好!现在快中午了,按照日程我是上午最后一个发言人。
    接下来我主要从用户角度,把我们最近这几年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的实践,以及去年我组织的整个证券行 业公有云推进的工作给大家做一个分享。那么给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谈到云计算,我们首先要看到,我 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我首先从行业里面整个市场环境,以及商业模式,和我们对云计算相关的观念的理解,跟大 家分为前三个部分做一个分享,最后第四个部分,我也觉得是亮点,是我们在云计算,大数据具体落地做的一个 实践。
        当前证券行业的生态环境,大家现在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可以看到,整个外部形势和市场内部形势都不是特 别理想,首先从国际市场,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包括欧债危机时时可能还有很多地雷要爆炸。从内部市场 来看,从我们行业里面的数据,去年整个证券行业109家公司,大部分收益都是缩水的,有十几家已经亏损,这 样的局面影响到咱们整个证券行业的发展。那么从竞争环境来看的话,整个证券行业在大金融的体系下面,相对 银行、保险,他是处于一个同质化的竞争局面,也就是说我们市场整个是缺乏产品,另外一个,在这样一个形势 下,大家是打价格战。
        反过来看一下监管的要求,由于现在政府换届,金融行业也做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上来以后,也逐渐看到 给证券行业有宽松的环境,前几年确实证券行业出了一些事,但是通过加强监管,我们的行业形势从管理角度上 讲大大的提高了,现在来讲管理上要给我们创新提供一种调整,要鼓励创新。
        再看一下整个证券行业的技术生态,实际上这里面总结的不光是适合于我们整个证券行业,那么在技术生态来讲的话,一个是互联网的发展,他处于一个加速的开放的发展,这几年,包括3Q大战,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市场 化程度越来越开放,实际上给我们的用户提供很多创造新的商务模式的可能。另外一个整个证券行业,咱们对新 技术的利用,他是属于非常的渴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技术生态感觉相对来说比较良好。另外一个在行业 里面我们整个IT治理环境正在改善,实际上提到IT治理大家并不陌生,有一个最基本就是技术跟业务的协同怎么 发展,前几年我们有很多争吵,但是在IT治理这个环境里面,我们觉得到了现有的环境的话,有一种新的变化, 后面我会说。
        那么当技术和业务出现矛盾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这个图,就是穷途困境,现有的方式,我们在企业里面的管理比较推崇的叫自主策略,两方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另外一方一定要先行一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技术创 新怎么引领我们的管理和业务的发展。这里也提到完全的生态,我们这里引用敏捷开发这样的提法,但是我们是 逐渐把它应用到敏捷服务,因为这种敏捷服务来讲的话,在互联网生态大环境下面,实际上具有IT背景的人去做 一些业务的创新,他可能在某些时候产生的效果更好,因为很多基于IT的发展,他跟业务的结合,IT人员他是熟 悉整个业务的全流程,在整个过程中间,他如果能够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那么势必就可以把我们以前遇到不能 解开的穷途困境,他会变成有解,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敏捷服务的思路。
        那么传统的IT建设和项目的发展,是这样的,这也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实际上是单线程的方式,这种方式 往往会产生很多矛盾,以职能化的划分是分不清楚的,分清楚必定有一放是走在前面,要改变这种模式该怎么办 ,也就是手拉手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和服务的方式。这是我前面讲到的整个证券行业的生态环境,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创新体系的探索,这里面也就是说从2011年开始证券行业发生了比较微妙革命化的变化,我们逐渐把 以前以交易通道为中心的方式,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相关的产品,那么由于这样一个体系,如果说是 要建立的话,那么必须要探索,在整个证券行业进行差别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我把他划分了这样几个流程阶段, 这里面有很多内涵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金融环境,将来一定是会学我们的工业制造,就是学习工业制造他的一 种流程化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将来建立一个比较制动的生产产品这样一个流程,将来的话,我们提供不同的产品材料,最终制 造的产品是不一样的,这里面一旦这样一个体系形成以后,我们就会出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第二个 就是要建立客户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也是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做的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际上在传统 的企业营销里面,他用的比较多,但是证券行业里面,大家可能不是特别关注。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倒数第二个阶段,在客户退出这个阶段,实际上我们平常企业里面比较容易漏掉 的,一个客户退出,到了现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如果说已经离开我们这个服务体系的客户,对我们是赞赏的话, 那么对我们潜在客户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我们在对客户的整个服务生命周期他是一个闭环,每一个环节 都有他不同的价值,在这样的体系中间对我们证券行业也是需要去做的工作。
        前面这两个,一个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后面我讲的客户的生命周期管理,他是有一个匹配关系的。 那么这样一个关系,换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介绍给合适的客户,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做起来 比较难,但是要做这项工作又引来一个新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我们自己员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个人才的战略 ,实际上我们本身对于外部的这些管理提的比较多,实际上对内部员工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做得比较少,或者基本 上是忽略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个结点互动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讲的,在行业里面讲会在这几个方面发生 很大的变化。
        怎么样支持和服务于这样的变化,技术管理,包括我们的业务创新,都要进行重新的洗牌,重新的梳理。
        第三个内容我这边就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叫拨开云雾见青天,如果我们把2011年作为拨开云雾见青天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的话,如果从云计算以前来讲,大家可能都是带的疑问比较多,该不该做云计算,今年看来,大家对 云计算来讲的话,就是问该不该做云计算的越来越少,肯定还是有,但是反倒大家说怎么去云计算这样的问题越 来越多。所以说在这个云计算的推进过程中,我这里归纳成叫做三四五的原则,或者叫原理。这个总结是最新推 出,这里面用了SALES,他包含了我们将来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内涵在里面,这里面同时还特别好记忆,这 五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做云的时候,大家都说什么是云,如果满足这几个方面的话,我们就可以说他叫做云:
        第一个就是可以自助服务的这种方式,实际上我们在前面讲的技术跟业务之间他是有一个矛盾,如果业务部门可以自助做一些工作,我们IT压力会减少很多。
        第二个就是泛网的访问,无时无刻可以通过互联网各种方式去访问这种服务。这种服务的话,他是有资源要求的。
        第三个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资源池,这个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如果大家通过泛网的访问可以去访问各种资源 ,不光是方便了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方便了我们作为云计算支撑服务的自己。
        第四个就是快速弹性的扩展,前面讲到我们有很多厂商的支持,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越来越存在这方面的困难了。
        第五个就是可计量的服务,将来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服务按照一种商业模式进行划分,这里面对于我们本身做 IT来讲,他是一个价值的体现,我们可以计量到我们自己的IT真正的价值。
        第四个方面也是老生常谈的四种部署方式。最终的形态,将来云的发展会出现这种倒三角,最终的洗牌以后 ,最多的集中在SAAS这一层,但是目前中国处于发展阶段,现在的格局是正三角,相对来说还不是我们最终的方 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资源进行抽象化,平台要按各种业务的需求进行功能化,最终实现软件的服务化。 这样一个格局势必对我们的管理产生很大的变化,将来公司的形态会有很大的变化,将来一些以个体人员的服务 方式。
        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云的安全风险,他包括七个方面,我们在运作云计算过程中感受是比较 深的。
        第一个就是优先访问权。
        第二个是管理权限,这里面也存在风险。
        第三,就是数据的分布场所,因为金融的领域里面,他对于你的部署是有相关要求的。
        第四个就是数据隔离,对我们数据的安全也是影响比较大的。
        第五个就是我们将来这样一个云的环境里面,对于我们以后的调查取证,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第七个就是我们的云服务厂商,他会不会永远生存下去,如果将来他不能生存下去,对于我们用户方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做云,势必不是形成很统一的方式,他是做的一个豆花云,一块一块的要把这些豆花云整 合起来,必须事先要有技术标准,不然将来整合起来技术难度很高。以前的规范不一定适合我们当前技术的推进 。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讲一下化云为雨,云计算的前景,如果按这五年的时间,还有点像2000年初互联网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他是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到了一个阶段就要解决他的差异化,那么现在是处于一个洗牌的过程 。如果说现在还不动手去做,将来这个云计算先机势必会丧失。前面已经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特点是政府推动, 我们国家有自身特殊性。另外还有一点比较可喜的,就是咱们互联网的企业在这方面先行的也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并且我们有很多大批的厂商,在相应的跟进,我们的解决方案也再往前推进。相对来说我们用户方的话,很多 人是处于迷茫的阶段,但是从今年开始,有些落地的案例已经开始出现了。
        那么在建立云战略的过程中间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包括了IT、业务和管理三张皮怎么解决,首先涉及 到这三张皮是分离开的,你想要把云计算讲清楚不容易,怎么去找切入点,如果从IT角度来讲的话,我们需要做 的一些工作,前期工作也还是属于任重道远。
        这个图也就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就是整个证券行业的云战略,那么对咱们这个行业来讲的话,他外围这些, 包括我们的监管机构,我们的服务机构,以及我们的证券公司,还有我们的软件提供商,以及基础IT的厂商,给 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些服务。另外,最中心的,最终为我们的客户进行服务。那么很多大型企业,他逐步拥有技术 实力,资金实力,他建立自己的私有云,这里特别要强调,私有云不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公司内部才叫企业的私有 云,有些是放在外部服务厂商,专门为某个机构使用的他也叫私有云,这里面概念的话常常是容易混淆的。那么 另外一块,将会出现联盟私有云这样一个局面,这里面在美国的话,他也做了一些社区云,大家有共同利益的组 织,他们找到相应的服务商建立这样一个联盟的私有云,为这个组织机构提供相应的专业化的服务,这个形式是 由企业私有云走向公共云的必经之路,再一个就是行业的公有云,我们做金融行业一提到这个云,大家首先反映 的一个观点就是你敢把私有的数据放到公有云上面吗,所以现在公有云的推进,一定是要做一些数据层面的切分 ,看哪些应用是适合放在公有云上面的,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面的话也就给我们展示了将来证券行业里面,云计 算推进的一个前进。
        基础层面的话,我们有很多公司,很多技术人员也在做一些虚拟化的进程,包括我们的服务器虚拟化,包括 桌面的虚拟化,实际上这个工作的话,不是属于特别难,但是他的意义比较大,因为通过这种虚拟化的推进,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队伍,将来即使是完全外包给云服务厂商,我们自己的人员也必须要懂得云计算相关的架构原 理,包括我们服务的方式,所以说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必须要走的。在这样过程当中,把我们传统的管理必须要做 修正,这里面对我们IT人员的冲击也是比较大的。
        另外,整个行业要完善自己企业级的数据中心,很多行业里面,他现在的系统相互之间可能都还没有进行整 合,就提到要放到云上面,这样他的代价是很大的,首先要完善企业级的数据中心的话,他打通各个数据系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还有一个,在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的,实际上我以数据为聚合整合的话,这 里面规避了一些职能部门中间的协调的问题,所以说我们通过数据先行,将来可以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那么最终的目标,我们有四个阶段,从数据的整合一直到形成我们真正的信息,一直到第三个阶段,形成我们的 知识库,最后达到能够提供决策支持。
        在完善企业级的数据中心之后,随着云计算的落地和深入,这也是我们首先提出来的,整个企业级的数据中 心,必定向社会化数据中心进行演变。以前以企业为单位的数据中心,他的大部分或者99%的数据都来自内部系 统,将来社会化,社交系统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他对我们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首先要从半封闭的状态 ,走向全开放的模式,由于这样的转变,将来对我们的业务架构,我们的管理架构和技术架构,都是有非常大的 影响。首先你怎么去处理非结构化的数据,怎么样去处理海量数据,怎么样高速的去处理这些数据,我们要面对 大数据的三个比较关键的纬度。
        顺便讲一下目前微博的发展,很多企业里面现在都在用微博做营销和服务,微博的流量是比较大的,但是他 带来的问题在哪里,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另外,有些企业他是自建微博,自建微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己 控制。但是自建微博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不能分享这些已经有很大基础的互联网厂商带来的流量,你没法跟那 个相比的。所以说怎么样把自己的营销模式,完全放到微博上面,和自建微博结合起来,将来这个方式一定是半 开放的方式,我为了监管的需要,那么我自建这部分发出的信息是我自己内部控制的。另外,上面的流量我可以 分担,就是整个新媒体的流量,我可以从整个的新媒体上面去抓取相关信息,所以说将来微博应用的模式越来越 转向这样一种方式。
        由于这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挡也挡不住的,究竟大数据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我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案 例,我们做的一个落地的工作。目前我做了一个统计,整个国内做舆情分析的厂商很多,目前舆情分析这个领域 已经到了天花板的状态,为什么到了天花板的状态呢,就是大家做的整个商业模式差不多的,无非是做企业的品 牌营销,或者做一些服务,那么他的垂直领域深入是比较薄弱的,这里面技术难度有点大,主要是跟我们的业务 关联度非常高。为什么一定是舆情分析走到这样一个分水岭,一定做垂直领域,将来舆情分析会往垂直领域方向切入,由于这种切入,他有一个很关键的,你对某一个领域是不是了解,我们这几年也是通过这种大数据的应用 ,把舆情分析应用在行业里面做尝试,实际上在国外有很成功的案例。
        利用这种大数据的工具和我们业务关联起来的话,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首先对于我们舆情分析,因为 涉及到文本的搜索,所以一定要确定主题,这个主题最后对产品在效率意义上比较大。
    这种信息采集,你采集哪些,每个行业都不一样,每个行业的信息源,他对你分析的权重是不一样的,这里 面也有他的价值在里面。
    要对信息进行过滤。
    核心部分就是建模与分析,最初的设计可以用一些很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也能做得出来,前面我为什么讲把 舆情分析用到证券行业比较难,因为他涉及到技术、业务、经济、统计,还涉及到很多方面,他是综合学科,但 是这里面推动还是以IT为背景往前推比较容易一点,这里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最终的结果你要把它发布出去,发布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移动终端发布,也可以把他作为一个产品提供给 客户,提供给客户他有很多可以整合的,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通过这种形式,他里面做的过程中也有几个 关键点。
        第一个中文太难了,对我们智能的分词库门槛比较高,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有训练 的功能。
        第二个就是存储的问题,大数据对我们存储是带来冲劲的,但是你一定要跟业务进行梳理,并不是所有的数 据都需要存储的。对于当前来讲,我们对舆情分析,有些我们分析完以后,可能只需要把我的抓取物存进来就可 以了,不会首先就建一个很大的存储池,这样对我们后面的推进投入产出是有影响。
        第三个对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处理,如果先期我们对非结构化处理这个工作,我们对他的存储支持做少一 点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转化,也不一定非要把它用到现在完善的大的架构去支持他,这是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间 的体会。
        通过舆情分析,我们可以把我们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服务方式延展到整个开放的世界里面,比如我们在推广某些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遵循,包括我们公司之外的客户对我们的反映,这样的产品不仅提供给我们内部的客 户,也可以提供给不在我们这边做交易的客户,这样的竞争才是有序的竞争。
        基于这样一个目的,我们讲云计算的推进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要有持续发展的过程,把这个过 程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做到化云为雨,真正的落地,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com198 )
:关键词:证券 行业 云
分享到: 0

展会早知道

输入电子邮箱,了解最新展会动态:

CIO-CRM-ERP-IM-IPV6-IP电话-IP语音-OA-UC-VPN-安全-测试-存储-电源-多媒体通信-服务器-呼叫中心-交换机-联络中心-路由器-企业通信-企业网-企业信息化-企业业务-企业应用软件-渠道商-融合通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数据通信-数据中心-统一通信-网真-协作--虚拟化-移动办公-应用交付-远真-运营商-运营商政企/集客业务-增值业务-智真-IAAS-PAAS-OA-ERP-容灾备份-Virtualization-虚拟化-大数据-公有云-混合云-云安全-云平台-云应用-绿色IT-运营商政企/集客业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